临床上有很多患者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偏高就非常紧张,到处找医生看是不是患了癌症。那肿瘤标志物偏高就一定是癌吗?
其实对于肿瘤的诊断,首先要有超声、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支撑,最终还要靠病理学诊断明确是那种类型。诊断过程中常将肿瘤标志物作为一个参考,那么查肿瘤标志物到底有没有必要呢?大家应该怎么看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呢?
(1). 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不一定是癌
肿瘤标志物是可以在血液或体液中被检测到的,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的一类物质。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。有很多因素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,比如除了原发性肝癌,孕妇或生殖系统肿瘤也可以导致甲胎蛋白升高。所以对于轻度升高的患者,应该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,以便对肿瘤早发现早治疗;对于没有影像学证据的患者应该建议定期复查。
(2).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一定就不是癌
有些恶性肿瘤在出现临床整装之前就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,但并不是每个肿瘤患者都是这样。也有一部分患者症状已经很严重了但肿瘤标志物还是正常的,比如有些乳腺癌患者CA153并不高。实际上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也并不是100%,比如CEA升高不一定就是肠癌,CA199升高并一定就是胰腺癌,消化道肿瘤时两者都会增高。所以,如果有其他证据证实可能有恶性肿瘤存在时,不能因为标志物不高,就心存侥幸,一定要及时就医,进一步检查排除。
(3). 判断预后及疗效
那么临床上肿瘤标志物还有检查的必要吗?答案当然是有。对于那些肿瘤标志物升高又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,肿瘤标准物可以作为预测疗效的客观指标。
如果单次检查升高特别明显,在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的;或者多次复查,检测结果持续升高的;或者有肿瘤家族史,筛查时发现肿瘤标志物增高的患者则需要认真排查。